Saturday, June 24, 2006

Last Cheung Chau

今天是星期六,長週,早上需要乖乖地上班。然而今天又是我最後一個長週,因為…

受惠於香江曾特首將推出的政策—「五天工作天」,七月一日後,星期六不用上班。當然平日上班時間將會稍為延長,不過對於我這些慣了做「義工」,不會準時放工的人來說,其實沒有甚麼影響,反而還「回贈」了一個週六早上給我!

看來,我也要好好計劃如何利用這個不一樣的長「」週—長期短週!

|

Friday, June 23, 2006

同行導引

在《Jesus on Leadership》中作者提到Hendrick的講法,說每一個信徒身旁都需要有三類人:第一類人是像保羅般,扮演師傅的角色,他們又是一個生命的領路員;第二類人是像巴拿巴般,扮演同行者的角色,他們懂得作適時的鼓勵,但不強迫別人行他們那套;最後一類人是像提摩太般,作跟隨者,讓上帝在信徒身上,得以流傳。

感謝天父,讓我在生命中遇到這三類人!

「保羅」
在教會裏的牧者們和部份較年長的夫婦們,都是我的「保羅」。每當我需要面對一些重要抉擇和困難時,例如拍拖、結婚、選擇職業等…,他們都會是我的「當然」諮詢人。又當我屬靈成長出現問題時,他們真的會循循善誘地指出我的問題,並引導我回到正軌。

「提摩太」
近年開始參與教會的青少年人工作,作團契的導師,所以多了些「提摩太」在身旁。

曾經有位牧者對我說:「你的生命如何,你的羊的生命也如何!」這一方面督責自己要努力成長,但另一方面,也構成對自己的壓力,因為怕自己不好的生命素質,會影響他們的成長!

「巴拿巴」
我相信大部份人身邊會有較多「巴拿巴」!而在我生命中,有兩班「巴拿巴」對我有特別的影響。

第一班「巴拿巴」是在我初信主時認識,他們是我團契的弟兄,不過增進大家彼此間的友誼、伙伴關係的,不獨是在團契裏,而是每兩個星期舉行一次的弟兄祈禱會。

在這祈禱會中,我們能將自己的喜樂、掙扎,毫無保留地訴說出來,藉此經歷彼此饒恕、醫治和鼓勵。回想起來,那時亦是其中一個屬靈生命成長較快的時刻!

後來因為大家開始踏足社會,漸漸忙碌起來,而這個祈禱會亦慢慢結束了。雖然如此,弟兄間的情誼沒有因此而減退,大家仍是彼此的「巴拿巴」!

另一班「巴拿巴」是在神學院其中一個課程裏認識的。因課堂關係,我跟另外兩位弟兄組了一個生命成長小組,我們需要每個星期一起讀聖經,又要彼此認罪、守望。雖然課堂已經完結,但這個小組依然運作至今!

從這小組中,我有以下體會:
1. Take Risk, but “No Pain, No Gain” — 當首次面對他們時,我是掙扎著,是否要將自己的黑暗面,坦白地告訴他們,害怕他們知道後會不接納我。然而,我的坦誠分享,卻換來他們的尊重和同樣的坦白,並且發現原來我們都同樣面對相似的問題!
2. Self-awareness — 發現比從前更省察自己的生命,往往當面對試探時,甚或將要犯罪時,腦中便會浮現這兩位弟兄的樣子,又記得要向他們交賬,相信這也是聖靈的工作!

|

Thursday, June 22, 2006

Jesus on Leadership

書名:Jesus on Leadership – Discovering the secrets of servant leadership from the life of Christ
作者:C. Gene Wilkes

重要的說話:
“We need leaders who will step down from the head table and serve in the kitchen.”
(對我而言,我的Head Table在哪裏?當崇拜後眾人在收拾時,自己袖手旁觀?當團契完結時,自己在指指點點?…)

內容概覧:
作者帶領我們從耶穌基督的生平,觀看祂作「僕人領袖」(Servant Leadership)的榜樣,並歸納出以下七項原則:

  1. 謙卑己心 (Humble Your Heart)—學習放下自己,等候上帝
  2. 跟隨上帝 (First be a Follower)—學習跟隨上帝的旨意
  3. 佣人為大 (Find Greatness in Service)—學習為大的要服侍小
  4. 願冒風險 (Take Risks)—願冒風險,因一切都在上帝的手中
  5. 親力親為 (Take Up the Towel)—學習離開首位,去服侍有需要的人
  6. 分享權責 (Share 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讓跟隨者一同分享權責
  7. 建立團隊 (Build a Team)—建立團隊,履行普世異象


本書對我的應用:
這本書給了很多提醒,特別當自己在教會裏,多了帶領性的服侍時,例如:團契導師、團長等角色。

書中提到有些教會領袖,甚少或不願到教會的廚房或托兒所,可能因為在那裏有一些「較低層次」的工作,不太適合他們的「身份」。回想自己初初返教會時,十分樂意作一些「粗活」,例如幫忙擺設崇拜用的座位、拿聖經詩歌集、甚至幫忙大掃除等…相比現在,我真的做少了!也許是因為有很多會議被安排在崇拜聚會之後,因此往往都不能留下幫忙收拾。不過,究竟有多少時候這是原因,又有多少時候這是藉口?求主教導我如何分辨我內心的動機,以致我能真的效法主耶穌的榜樣,去服侍別人,而不是服侍自己!


(註:我在讀完此書後,負責了一個團體大食會,會後嘗試主動做清潔的工作,若果是從前,我會「指揮」其他團友仔去作!)

另外,書中也提到,「僕人領袖」不單在教會中出現(當然在教會中,亦未必一定!),也可以在任何環境下實行,包括家庭、工作地方等!


求主教導我,如何在任何地方,實行你的說話!

|

Monday, June 19, 2006

屬靈操練禮讚

書名:屬靈操練禮讚
作者:傅士德 (Richard Foster)
翻譯:周天和
出版者: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
版本:1982年4月初版,1990年11月十版

寫作目的:
作者將操練分為三個類別:(一)內在的操練; (二)外表的操練;以及(三)團體的操練。

(一)內在的操練
作者帶領我們看到「默想」如何提高我們屬靈的敏感性,而它又引我們進入「禱告」中。我們很快便發現,禱告牽連「禁食」,作為隨同的一種方法。對這三種操練有所認識以後,我們便能巿效地進入「研究」裏面,而研究則使我們對我們自己和我所居住的世界有所認識。

(二)外表的操練
藉著「簡樸」,我們能夠廉正誠實地與別人相處。「獨處」使我們與人相處時能夠真正與他們同在一起。藉著「順服」,我們能夠與別人一齊生活而不加以操縱,又藉著「服事」,我們成為他們的一種福氣。

(三)團體的操練
「認罪」使我們從自我得到釋放,並且釋放我們去「崇拜」。崇拜開啟到「引導」之門。一切的操練自由地實施會帶出「慶祝」的頌揚。

重要的說話:

「我們這個時代的禍因是淺薄(或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咒詛就是膚淺)。事事尋求立時的滿足及是一個基本的屬靈問題。今天最迫切的需要不是要有大量聰明能幹的人,或者大有恩賜的人,乃是有深度的人。」

本書對我的挑戰:
在眾多個屬靈操練中,令我最感到深刻的相信是「簡樸」的操練了。

對於我們這一代生在強大的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下,我們不斷被鼓勵去消費、消費、再消費,不管買來的東西是否有用,只要它們是最「潮」,或能「提昇」我們的身份便是了!我們又被傳媒說服要盡量擁有各項東西,讓我們相信如果我們擁有它,我們會覺得能夠控制它;而當我們能夠控制它,我們覺得它會給我們更多的快樂!可是實際經驗卻告訴我們,這只是一種錯覺—當我們擁有它時所產生的快感只是短暫的,而更長的空虛感便隨之而來佔據我們!這感受好像「激發」我們要擁有更多,然而這只會令我們更泥足深陷,更被牢籠,不得釋放!

為何我們得不到釋放呢?這是由於我們缺少一種屬神的中心,以致我們對安全感的需要教我們瘋狂地依附物質的東西。

作者認為簡樸是自由,它並且帶來喜樂與平衡。他相信基督徒的簡樸操練乃是一種由內在的實質所產生的外表生活方式。當體驗到內在的實質,便在外表上也使我們得到釋放。說話變得真誠,對身份和地位的貪戀消失了,因為我們不再需要身份和地位。我們不再炫耀富裕豪華,不是因為我們付不起,乃是因為原則問題。

作者再提出,簡樸的中心乃是先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然後一切所需要的東西,都會按其正當的次序來到。這也提醒自己,當進行屬靈操練時,我的動機是先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還是要追求個人的榮耀呢?

最後作者給了我們以下十條監管原則,讓簡樸的意義能活現在我們廿一世紀的生活中:
  1. 買東西是為了它們的效用,而不是為了它們的身份;
  2. 拒絕一切會使你產生一種癖好的東西;(對我而言,也許是咖啡、電腦、電視遊戲等…)
  3. 養成一種把東西送掉的習慣;(我的母親似乎遺傳了「收集」的習慣給我…)
  4. 拒絕給摩登小巧機器管理人的宣傳手法所迷惑;
  5. 學習享受各項東西而毋須擁有它們;(我相信自己不是購物狂,不過對我而言,我似乎喜歡擁有書本,儘管家中還有很多尚未「開封」的書本!)
  6. 培養一種更深的對受造物的欣賞;
  7. 對所有「先取貨,後付錢」的辦法,都以健全的懷疑目光看它們—它們是陷阱!(雖然我相信自己的財政狀況尚算健全,然而利用信用咭消費,實在太方便了!)
  8. 遵守耶穌關於簡單、誠實的說話之教訓;(例如:「是」便說「是」,「不是」便說「不是」!)
  9. 拒絕任何會惹起壓迫他人的事;以及
  10. 規避任何會使你對你主要的目標分心的東西。(緊記:主要的目標是先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


後記:
有一晚收看無線電視「向世界出發」的節目,提到杜拜這個充斥著濃烈「拜金主義」氣味的地方,有富豪願意付出五千美元(即約四萬港元)作為代價,入住一間位於沙漠的富豪酒店,以享受一晚的寧靜與私隱!

似乎這些富豪十分需要認識主耶穌,以致他們知道簡樸的生活才能讓他們得釋放,享受真正的安寧與平安。或者至起碼他們需要花點時間讀一讀作者這本《屬靈操練禮讚》,關於簡樸的內容!(試想想,只需花費他們十元八塊美金(即約八十港元),便一生受用,夠便宜吧!噢!對不起!積習難改!不一定需要擁有,到圖書館借閱也可以!)

|

Saturday, June 17, 2006

改變一生的決定

跟團契一起查考路得記一章1-7節,在早死的男主人—以利米勒身上得到提醒。

從前文後理,我們估計以利米勒是一個既富裕又有名聲的人,他也是一個能幹的人,而且他又會為著自己家庭的需要,願意承擔並甘冒風險的男人。

雖然如此,他做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甚至是他的家庭的一個決定—遷往摩押地客居,以逃避本土的饑荒。

這個決定也許反映他對上帝的不滿或不信,以致他寧可相信自己的判斷和能力,來克服眼前的危機。可是諷刺的是,「以利米勒」的意思是「我的神是王」!一個表面是以上帝為王的人,內裏卻以自己為王!當然,故事的發展告訴我們,以利米勒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以致他和他兩個兒子都客死異鄉。

其實,在現實環境裏,我們也像以利米勒一樣,都是有學識、有才能的人;另外,我們也有「以利米勒」的名字...我的神是王,因為我們都是基督徒,是神的子民。然而,我們有多少時候,也像以利米勒般,沒有倚靠上帝,而是靠自己去過活和解決問題?也許,上帝仍寬容我們,讓我們有回轉的機會,不像以利米勒般「客死異鄉」。

求主常常提醒我,要時刻倚靠祂,真正地稱祂為王!

|

Saturday, June 10, 2006

Soul Feast

前排因課程要求的關係,讀了Marjorie J. Thompson寫的書—Soul Feast,一本關於屬靈操練的書。書中提到一些耳熟能詳,但又未必會恆常地實行出來的操練,例如:屬靈閱讀、禱告、敬拜、禁食、自省、尋求屬靈引導、款待等。

提起「操練」,讓我聯想起「自制」,而我自問不是一個有自制力的人,例如我會沉迷上網和玩電腦遊戲,不自覺地被它們操控著;另外,自知自己因著健康理由,需要控制體重,要少吃肥膩的東西,多做運動,可是卻事與願違,做了相反的事!希望透過閱讀此書,能使我知多點問題所在,並能對正下藥!

當讀到關於操練禁食時,以下這段文字,引起我的注意:


“When what we consume is consuming us, and what we possess is possessing us, the only way back to health and balance is to refrain from using those things that have control over us. "

這段文字好像道出了我的問題所在,並提供了一個解決的方法—克制它們對我的影響!似乎禁食操練,不獨只在「食物」上,也可以是其他的東西,而正正禁食操練的意義就是要提醒自己,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或這些東西上,而是靠上帝!

我與太太分享這段內容,並邀請她跟我一同操練禁食。我們嘗試會一星期禁食一日,每次禁食一餐,試行三個月,看看我們會有甚麼轉變吧!

|

Monday, June 05, 2006

抓住生命的主

昨天崇拜,講員藉雅各與神摔跤一段經文(創卅二22-32),傳講神的說話。

此段經文的背景講述上帝吩咐雅各回鄉。此舉卻觸動了雅各的心中禁忌:見他兄長以掃—一個曾被他用巧取豪奪的方法騙去長子名分,亦因此令他要離開家園,有家歸不得!

雖然雅各用了各種方法,嘗試化解這危機,但是都絲毫不能減輕他心中的憂慮!

講員繼續分享上帝如何透過與雅各摔跤,重建他的生命:
  1. 讓雅各體驗神的大能;
  2. 讓他明白自己的無能;
  3. 最後,叫他過抓住上帝的生活,學習倚靠祂!

想不到聽完道後,今天上帝就給我「功課」!

今早一回到辦公室還未坐定,就接到來自地盤的電話,告訴我Contractor也許沒有按建築圖則施工…這回影響可大可小,因此心裏有點混亂,不斷想著如何解決!

感謝主!祂提醒我:在祂手中,必然穩妥!

於是立刻停下思索解決方法,先找個祈禱室—廁所,將整件事情交託給主。禱告後,心情才略為平伏。

幾經波折,最後發現只是虛驚一場,雖然還有事項要跟進,但相對最初想像的後果嚴重性,則少了很多!

在主手中,果然是穩妥!

|
adopt your own virtual pet!
Weblog Commenting and Trackback by HaloSc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