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19, 2006

屬靈操練禮讚

書名:屬靈操練禮讚
作者:傅士德 (Richard Foster)
翻譯:周天和
出版者: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
版本:1982年4月初版,1990年11月十版

寫作目的:
作者將操練分為三個類別:(一)內在的操練; (二)外表的操練;以及(三)團體的操練。

(一)內在的操練
作者帶領我們看到「默想」如何提高我們屬靈的敏感性,而它又引我們進入「禱告」中。我們很快便發現,禱告牽連「禁食」,作為隨同的一種方法。對這三種操練有所認識以後,我們便能巿效地進入「研究」裏面,而研究則使我們對我們自己和我所居住的世界有所認識。

(二)外表的操練
藉著「簡樸」,我們能夠廉正誠實地與別人相處。「獨處」使我們與人相處時能夠真正與他們同在一起。藉著「順服」,我們能夠與別人一齊生活而不加以操縱,又藉著「服事」,我們成為他們的一種福氣。

(三)團體的操練
「認罪」使我們從自我得到釋放,並且釋放我們去「崇拜」。崇拜開啟到「引導」之門。一切的操練自由地實施會帶出「慶祝」的頌揚。

重要的說話:

「我們這個時代的禍因是淺薄(或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咒詛就是膚淺)。事事尋求立時的滿足及是一個基本的屬靈問題。今天最迫切的需要不是要有大量聰明能幹的人,或者大有恩賜的人,乃是有深度的人。」

本書對我的挑戰:
在眾多個屬靈操練中,令我最感到深刻的相信是「簡樸」的操練了。

對於我們這一代生在強大的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下,我們不斷被鼓勵去消費、消費、再消費,不管買來的東西是否有用,只要它們是最「潮」,或能「提昇」我們的身份便是了!我們又被傳媒說服要盡量擁有各項東西,讓我們相信如果我們擁有它,我們會覺得能夠控制它;而當我們能夠控制它,我們覺得它會給我們更多的快樂!可是實際經驗卻告訴我們,這只是一種錯覺—當我們擁有它時所產生的快感只是短暫的,而更長的空虛感便隨之而來佔據我們!這感受好像「激發」我們要擁有更多,然而這只會令我們更泥足深陷,更被牢籠,不得釋放!

為何我們得不到釋放呢?這是由於我們缺少一種屬神的中心,以致我們對安全感的需要教我們瘋狂地依附物質的東西。

作者認為簡樸是自由,它並且帶來喜樂與平衡。他相信基督徒的簡樸操練乃是一種由內在的實質所產生的外表生活方式。當體驗到內在的實質,便在外表上也使我們得到釋放。說話變得真誠,對身份和地位的貪戀消失了,因為我們不再需要身份和地位。我們不再炫耀富裕豪華,不是因為我們付不起,乃是因為原則問題。

作者再提出,簡樸的中心乃是先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然後一切所需要的東西,都會按其正當的次序來到。這也提醒自己,當進行屬靈操練時,我的動機是先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還是要追求個人的榮耀呢?

最後作者給了我們以下十條監管原則,讓簡樸的意義能活現在我們廿一世紀的生活中:
  1. 買東西是為了它們的效用,而不是為了它們的身份;
  2. 拒絕一切會使你產生一種癖好的東西;(對我而言,也許是咖啡、電腦、電視遊戲等…)
  3. 養成一種把東西送掉的習慣;(我的母親似乎遺傳了「收集」的習慣給我…)
  4. 拒絕給摩登小巧機器管理人的宣傳手法所迷惑;
  5. 學習享受各項東西而毋須擁有它們;(我相信自己不是購物狂,不過對我而言,我似乎喜歡擁有書本,儘管家中還有很多尚未「開封」的書本!)
  6. 培養一種更深的對受造物的欣賞;
  7. 對所有「先取貨,後付錢」的辦法,都以健全的懷疑目光看它們—它們是陷阱!(雖然我相信自己的財政狀況尚算健全,然而利用信用咭消費,實在太方便了!)
  8. 遵守耶穌關於簡單、誠實的說話之教訓;(例如:「是」便說「是」,「不是」便說「不是」!)
  9. 拒絕任何會惹起壓迫他人的事;以及
  10. 規避任何會使你對你主要的目標分心的東西。(緊記:主要的目標是先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


後記:
有一晚收看無線電視「向世界出發」的節目,提到杜拜這個充斥著濃烈「拜金主義」氣味的地方,有富豪願意付出五千美元(即約四萬港元)作為代價,入住一間位於沙漠的富豪酒店,以享受一晚的寧靜與私隱!

似乎這些富豪十分需要認識主耶穌,以致他們知道簡樸的生活才能讓他們得釋放,享受真正的安寧與平安。或者至起碼他們需要花點時間讀一讀作者這本《屬靈操練禮讚》,關於簡樸的內容!(試想想,只需花費他們十元八塊美金(即約八十港元),便一生受用,夠便宜吧!噢!對不起!積習難改!不一定需要擁有,到圖書館借閱也可以!)

|
adopt your own virtual pet!
Weblog Commenting and Trackback by HaloSc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