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懷念的領袖!
令人懷念的領袖!悼念趙紫陽老先生的離世!鄧小平左右手 胡耀邦好拍檔 八年總理經改出色
一九八九年五、六月,北京爆發大規模學生運動,趙紫陽肯定學生的訴求是理性的,反對武力鎮壓;但中共元老鄧小平認為這是一場動亂,趙紫陽因而失勢。六四事件後,趙紫陽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軟禁北京家中,但直到辭世前夕,趙紫陽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看法,晚年仍然致函中共中央,要求平反六四。新華社退休記者楊繼繩在上世紀末三次專訪趙紫陽,收錄在《中國改革年代政治鬥爭》一書,趙紫陽在三次專訪中,縷述一九八九年因反對武力鎮壓而寧可下台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對鄧小平的感受。他說,只有鄧小平才有這麼大氣魄,調動幾十萬大軍,不過,「開槍是把事情壓下去,但黨和政府的形象損失太大了。」
當年四月十五日,被指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黯然下台的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突然去世,隨即引發全國性的學生運動。學生們要求正確評價胡耀邦功績,並懲治腐敗、官倒行為,學運規模迅速擴大到各個社會層面,包括工人、知識分子紛紛挺身支持學生。時任中共總書記的趙紫陽在四月底前往北韓訪問。
囑李鵬勿激化矛盾
趙在專訪中憶述,當時李鵬(總理)送他到火車站,問他有甚麼要交代,趙說,一是耀邦追悼會結束了,要恢復正常秩序,要復課;二是不要激化矛盾,不要動武;三是打、砸、搶、燒者例外。但北京市委李錫銘、陳希同在趙紫陽離開北京後,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匯報說,情況很嚴重;李鵬總結說學生活動是有領導、有組織、有綱領的反黨反社會主義行動,並向鄧小平匯報。鄧聽李鵬一講,覺得問題嚴重,就發表了「4.25」講話,又發表「4.26」社論,題為《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結果大批原本比較溫和的大學生也受刺激,走向與政府強烈對抗的路線。
趙紫陽為中共建政後第三位總理,在位近八年。上世紀八十年代,趙紫陽一直緊跟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與時任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緊密合作,成為鄧小平推動改革的左右手。鄧、胡、趙主政的十多年期間,中國經濟、人民生活得以迅速發展和改善,三人同被視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旗幟。因鄧小平堅持不擔任中共中央主席,一九八○年,在趙紫陽取代華國鋒任總理後不久,胡耀邦由中共中央秘書長,升任為中共總書記,成為名義上的中共最高領導人。趙紫陽與胡耀邦,一個是總理、一個是總書記,兩人都主張改革開放,前者負責推動一切經濟改革措施,後者則負責在政治思想上消除對改革的阻力,在相當長時間內配合默契。鄧胡趙當政的十一年(一九七八至一九八九年),是中國經濟增長與人民生活同步快速上升的年代。改革開放的成果,基本上由城鄉人民普遍分享。胡耀邦生前曾頗為自得地說,他就任中共總書記以後,每年的第一號中央紅頭文件,都是關於推進農村改革、提高農民生活的。
啟動政改 放鬆管制
趙紫陽在任期間,除了經濟成績之外,有三項工作特別令人難忘,一是與黨內極左勢力進行鬥爭;二是啟動黨內政治改革,在中共十三大上以「差額選舉」方式選出中央委員,將鄧力群等多名左派人物通過民主方式差下來,掃清改革開放「障礙」;三是放鬆政治管制,使中國人民在新聞、出版、學術等方面漸漸擁有一些自由。鄧小平一向被譽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趙紫陽則因在六四中的角色而被視為「徹底改革派」。
「趙紫陽」這個名字成為中共的「敏感字眼」已長達十多年,但他在中國改革開放史上的功績,卻始終無法被抹殺,在當代中國,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初級階段,他始終是一位具有歷史影響的領導人。
范徐麗泰: 難忘天安門一幕
支聯會將於本周五在尖沙咀鐘樓舉辦趙紫陽追悼會,身兼支聯會常委的立法會議員梁國雄,要求本周三立法會全體大會上為趙紫陽默哀,以及進行休會辯論,就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逝世,表達哀悼。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表示未收到有關資料或信件,若收到將按議事規則去處理。至於趙紫陽逝世,她說:「人始終都要死,但天安門o既一幕,我諗都係我o既記憶之中,佢行出o黎見學生,佢流淚,係真情流露o既表現。」
<< Home